2020 筆電規格名詞介紹與說明
介紹一些筆電的規格名詞
我們必須先認識一些規格名詞,才能了解一台電腦的性能,主要的硬體有:處理器、顯示卡、記憶體與硬碟,在選學生筆電時要注意這四個硬體。
此文為本站與學生自媒體《進化學院》合作,為大學升學系列貼文之一,幫助將升大學的學生選購適合的筆電。
還沒看過前一篇?
目錄
< 處理器 CPU >
處理器負責電腦的運算處理,就像是我們的大腦,它是影響電腦性能的關鍵,所以買筆電請先挑 CPU。
目前主流的筆電處理器還是以 Intel 系列為主,2020 最新版本是第十代,建議買有第十代的 CPU 為主。
CPU 等級
常見的有分 i3、i5 和 i7,效能基本上是愈後面越強,但也要看你的用途需不需要這麼強的性能,否則拿 i7 筆電打論文也不會比較快打完 XD
Shawn 建議不要買 Celeron N 系列處理器的筆電,開的程式一多就會遇到卡當問題,就算是文書處理,還是選 i3、i5 為佳。
核心數 & 時脈
核心數影響多工處理;而時脈是單位時間可運算的數據量,它是個不固定的值,有分基本及最高頻率。
簡單來說,創作類型看核心數,電競遊戲看時脈,你可以在 Intel 官網搜尋 CPU 的相關資訊:
Ice Lake vs. Comet Lake
另外,第十代有分新製程( Ice Lake)和舊製程( Comet Lake ),別緊張,稍後會討論它們的差別,我們先來看如何判斷新、舊製程。
當你看到一組 CPU 型號,可以從後面有幾位數字判斷新舊製程,四碼是新製程( 10 nm),五碼則是舊的 (14 nm)。
Comet Lake 規格代碼
- 效能等級 / 前兩位代表第十代,後三位數字代表詳細性能* / 系列字母
系列字母有分U/Y/H/K系列,U代表低電壓,Y代表極低電壓,H擁有比較好的內顯,K代表可以超頻( 最高時脈 ),前兩者比較省電,屬於常見的類型,後兩者多用在電競、創作筆電上
Ice Lake 規格代碼
- 效能等級 / 10 代架構 / 詳細效能* / 內顯等級
* : 詳細效能的數字愈高,性能愈好,新架構數字的最後一碼為5\8是 U 系列,0是 Y 系列。
內顯等級分 G7 / G4 / G1,前面最強,如果要買有獨顯的筆電就沒差。
Ice Lake 跟 Comet Lake 選哪個?
這很難下個結論,如果你常做多工創作( 像剪片 ),選擇 Comet Lake,而論未來支援性( 如 AI 學習等新技術 )則是 Ice Lake,i5 、i7 選擇部分留到下面的需求取向再做討論。
- Ice Lake :內顯較強、同等級較耗電、核心數較少 > 未來支援性好
- Comet Lake :內顯較弱、同等級核心數多 > 多工處理佳
< 記憶體 RAM >
由於處理器運行的速度非常快,需要一個空間存放未處理的資訊,這個空間就是記憶體,在運行大型程式( 如 :Photoshop 、高畫質遊戲),它的容量大小會影響流暢度喔!
我要需要多少記憶體?
若是做文書處理,8 GB 就足夠了,中度的電競(像吃雞、Call of Duty 等大型遊戲)和平面美術設計則會需要 16 GB,專業的影片編輯或是工程建模需求就需要 32 GB 了。
這裡要釐清一個迷思,記憶體跟硬碟不一樣的東西,我們平日下載的照片文件是存在「硬碟」裡,運行程式的數據是在「記憶體」,不要再說什麼記憶體有 1TB 這種話了⋯⋯
(除非你買十八萬的 Mac Pro,它的記憶體真的有 2TB)
部分筆電的記憶體可以自行加裝,可你以在規格頁面看記憶體選項,有 On Board 代表焊死在電腦不能換,Max XX GB 則代表用戶可以自己升級。
筆電的 RAM 大小規格並不是完全一樣的,有分 DDR3/3L/4,如果要 DIY 請先做好事前資料準備。
< 硬碟 >
硬碟是我們平日存文件、照片、程式的地方,就是我們常說的 D槽啦,硬碟種類有兩種:SSD 固態硬碟和 HDD 機械硬碟,前者有讀取速度較快、省空間等優點,現在市面常見的是 SSD 為主的硬碟。
容量選擇以 256 GB 為基本,有些大學提供教育版的 Google 無限雲端空間,若不排斥丟資料到雲端,基本文書用 256 GB 是可以的。
然而常在離線環境使用、會裝很多程式的同學,上 512 GB SSD 會比較保險。如果有要做美術編輯、影片編輯和電競需求,512 GB 甚至 1 TB 才有足夠的空間存放作品和素材。
如果是雙碟 ( SSD + HDD )的配置,SSD 也至少有 256 GB 為佳,而放在 HDD 的資料開啟會比較慢。單只有 HDD 的筆電不建議選購。
當然硬碟也是能自行更換升級的,只要事前複製資料到新硬碟即可,通常是更換到 SSD 。若你需要更多容量或讀取速度,也不排斥自己安裝,可以不用買內建高容量的筆電,另外買SSD 硬碟 DIY 升級,但要注意接口規格。
附註一下:Windows授權是看筆電的主機版,所以不用怕換灌系統的硬碟後要另外買作業系統。
(所以你去電腦行請老闆換硬碟,他跟你收重灌Windows的錢,就是被當盤子了!)
< 顯示卡 GPU >
有電競、繪圖和剪片等需求的同學,最好買有獨立顯示卡的筆電,在處理影像畫面上會更快速順暢喔!
筆電上的獨顯並不等同於桌上電腦的顯示卡效能喔,為了節省電量,筆電的顯卡大多用 Max-Q 技術,犧牲一些效能來換取較低耗電。
- 若你平常只是追劇、玩玩 LOL 這種效能要求不高的遊戲,或剪小型的影片檔案,基本上選內顯或 MX 系列的顯示卡即可。
- 如果是做電競以及較專業的影片剪輯,還有工程學系的建模,就建議選 GTX 和 RTX 系列的顯示卡,效能比較好,原則上選 GTX 1660Ti 為佳。
RTX 是差在有多了光追效果,玩遊戲時會有更多的色彩細節與真實度,但對於剪片、創作來說則沒有太大影響。
有高效能需求,我們會推薦組桌機為主,但這裡就討論筆電部分了。
延伸閱讀
嗨囉我是Shawn,首先感謝你看完全部內容!若喜歡我的文章,請幫我多按一些Clap或是Follow我的帳號,這些都是對我莫大的鼓勵支持。我是位澎湖高中生,在Medium分享我對蘋果與科技的見聞,希望教大家如何運用科技提高生產力,並紀錄著自己樸實無華的平凡人生。如果對於文中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指教,歡迎留言,也可在下方管道與我聯繫:
e-mail: kcshawn19@gmail.com
Telegram: jschang666